从事产品开发设计的人都知道,产品开发设计的失败率很高,然而大家几乎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很少有企业展开实验性的研究来探讨新产品不成功的原因。通常情况下,设计师要么把这种高失败率归咎于企业老总的思想意识不到位,要么是埋怨企业营销、财务、生产等部门不配合。实事求是地讲,在企业内部,对产品设计的这些掣肘因素都是存在的。但是这并不能成为怨天尤人的理由,因为企业的各个部门都有自己的职责,都可以拿出若干条不能够配合的理由,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企业内部不同职能部门人员之间的沟通与协调。那么,由谁来沟通协调?我们认为,在尚没有一个专门的组织之前,应该由设计师出面沟通协调。因为这些矛盾和问题都是围绕着产品开发设计而进行的,只有设计师最清楚问题的症结所在,也最有能力向企业老总说清楚此项开发设计的重要价值;也只有设计师能够向各个职能部门说清楚,为了此项开发设计需要什么样的配合。而这就意味着设计师所面对的不仅仅是物,还必须面对人;设计师要谋划的不仅仅是产品设计本身,还要谋划各个职能部门,因此,设计师应该具有经理人的素质。
1.设计师的角色转换及传统设计师的心智结构短板
“设计师”是一个比较受人推崇的头衔。他们普遍很有个性、富有灵气,善于以高超的想象和创意思维创造设计解决方案。就工业设计而言,主要是指三维空间产品设计的工业设计师。
犹如生产是为了消费一样,设计也是为了消费。而一件产品是否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往往与该产品所给予人的第一印象,即产品的造型与色彩等有很大的关系,这就会造成一种错觉,即工业设计的主要领域或中心工作就是外观形象的创造。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工业设计师所扮演的角色就是在产品设计开发阶段,以本身的创造性心智活动来塑造工业产品的形态,配合各类专业工程人员,并运用科技的成果制造出实用的产品,来充分满足人们的需求。在人们的观念中,设计属于艺术,而艺术是强调个性和自由的,这样一来,有着艺术情结的设计师普遍存在三种现象。
①对自己的设计师角色认识不准确,往往不能将自己置于企业的背景和社会现实中进行准确定位。比如,不少设计师艺术情愫膨胀,忽视普通大众的爱好和需求,总是想“引导”大众的审美情趣,做一些远离甚至背离消费者心理的设计。他们忘记了产品设计不同于纯艺术创作,不可以过分张扬艺术趣味;产品也不同于单纯供人欣赏的艺术品,产品设计一定要在审美与实用之间找到平衡点。因此,设计师在将审美因素加注到为企业设计的产品中时需要很慎重。因为所设计的产品必须满足市场需求,而不是满足设计师的创作欲望。甚至有一些设计师并没有致力于如何在企业现有的经济实力情况下提出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设计,而是好高骛远,提出一些不可能实现的设计。
②过分强调或张扬自己的独立个性。许多设计师喜欢说自己是搞艺术的,而艺术家都是极富独立思想和自我意识的,甚至表现出一种很酷的孤独感。对于设计来说,个性无疑是重要的。但是无论是在一个设计团队里,还是在企业产品开发的战略部署中,设计师永远都是团队的一员,是实现企业战略的其中一个因素,任何人都不能在工业设计中将自己的个性和自我凌驾于团队意识和企业战略之上。况且工业设计所具有的严谨性和科学性也绝不允许设计师有太强的个性发挥。一个设计师如果控制不了自己的个性或敏感的自我,那么唯一的出路就是离开企业,做自由设计师。比如像设计大师克拉尼一样,为自己做设计;像艺术家一样纯粹去玩个性,玩感受,玩自我。但这样的设计师就不是产品设计师了。
③从我国现行的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来看,设计师在|·463.com888学校所接受的教育或者隶属于艺术学,或者隶属于工学,基本上没有隶属于管理学的,仅局限于本专业、学科的领域。其知识结构和能力基本上不涉及管理,到企业后又往往局限于设计职能而固步自封,很少介入管理的领域,因而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就成为他们的一块“短板”,这势必造成设计的局限性和狭隘性。我们知道,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忽略任何一部分因素,都会给产品的制造、营销带来困难,从而阻碍整个产品的研发设计。
其实,产品存在的主要理由并不是它们的样子是否赏心悦目,而是因为它们所具有的功能是否可以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也就是说,工业设计师必须透过设计理论、表现技法、市场调查、造型理论等专业技术,探求产品使用者的需求并设法满足这些需求。换言之,产品功能才是设计的核心,与产品功能紧密相关的一系列产品属性,诸如产品的安全性、耐用性、方便性等,都是设计中一个都不能少的要素。如此看来,设计师在角色定位上的口径是相当宽的。从徒手绘图能力、造型能力以及对色彩美学的了解和敏感度等方面要求看,设计师是视觉传达艺术家;从对产品结构、材料、功能等方面的把握能力以及工业技术知识等方面来看,设计师是产品制造工程师;从对市场需求的分析和把握、对营销原理和行销手段的熟悉来看,设计师是市场营销师;从与方方面面的沟通协调来看,设计师还是公关人员、客户代言者。
2.设计师与管理者的分野与整合
由于设计师和管理者在文化背景、教育背景等方面有较大的差异,进而在观察问题的立场、思考问题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方式等方面有明显的不同。一般来说,企业的管理者对于生产、价格、利润、市场等有浓厚的兴趣。就工业设计来说,管理者往往是从增加产品价值的视角来看待设计的;在他们的心目中,衡量产品的设计是否成功,主要是看投资的回报率有多高,市场占有率有多大。而设计师就不会首先想到用财务或管理术语来检验他们的设计成果,他们更加强调其他与设计相关的需优先考虑的事项。在设计师的设计目标中,首先考虑的往往是性能方面是否更加优越、可靠;造型方面是否更加赏心悦目;材料方面是否更加低碳环保等。简言之,管理者从商业的角度切入,通常将“好设计”定义为能为公司带来更多利益;而设计师则往往会从更加多维的角度看问题,将“好设计”与商业利益拉开一定的距离,视野更加高远一些。这种分野在市场及设计竞赛中也经常会有明显的反差:产品在市场上销售得好,却并不见得是好设计;赢得设计大奖的设计,也不一定能在市场上卖得好。这种现象的出现往往更加坚定了管理者对设计的认识,因为管理者首选市场效应,“不论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再好的设计,如果没有市场也是毫无意义的。因此,期望管理者向设计靠拢,俯就设计是不现实的,正确的思路是使设计者成为管理者。
设计师在各种角色中转换,但有一个角色没有阐述,这就是“管理者”。什么是管理者?在文献上没有正式或普适的定义。但提到管理者,一般来说总是与地位和功能有关。就地位来看,管理者的头衔就是指在一个组织中高于一线员工的人员,这个意义上的管理者有不同的层级。就设计师而言,既可以是一个管理者,也可以是一个被管理者。从功能的角度来看,所谓管理就是对事物或人员的组织、协调与掌控。如财务管理、市场管理、仓库管理、储运管理等,设计管理也在其中。设计者成为管理者,并不意味着设计自主,设计统御一切;也不是所谓换位思考,完全以管理者的眼光来对待设计。而是说要实现更高层次的整合,实现有效的现代设计管理。
3.现代设计管理对设计师的要求
现代设计管理对设计师究竟有哪些要求?我们就这个问题对宁波一些企业进行了广泛调研,普遍认为设计师必须具有设计和管理两方面的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才能够胜任设计岗位。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三个要求。
①善于调动和运用企业的各项资源,包括人脉资源和各种保障性资源,从而组织和创造出一个良好的设计环境。
②善于组织和协调设计师之间的沟通,营造出良好的设计研发氛围。
③善于把握设计的潮流,捕捉设计的信息,能对设计方案做出全面而恰当的评估。
以上是现代设计管理对设计师的基本要求,换言之,一个设计师要想在设计的道路上比较顺风顺水地获得成功,不能埋头只管干自己的,必须要环顾上下左右,吸纳所有的正能量为设计服务。从设计管理的角度来看,现代设计师应该充分理解和认识现代设计的整合性特征。现代企业的设计管理是一个资源整合的过程,其中每一个要素都是整个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任何环节或部分发生问题都可能导致整个设计搁浅。如果从产品开发设计作为企业的核心命脉来说,整个企业就是一个设计团队,或者说是大团队。在现代企业发展中,设计越来越成为一项有目的、有计划,企业各部门相互协作的组织行为。且不说产品设计必须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必须符合社会化大生产、市场规律及相应的指导方针的要求。如果设计师对这些宏观方面的东西一点也不把握,那么他的设计很可能事倍功半甚至费力而无功;单就设计实现的条件来说,设计需要建立在企业的经济状况、工艺水平、生产条件等物质基础之上,还需要市场情报部门的支持。另外,具体的设计工作,如设计方法、程序、理念等,都必须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进行管理。在这样的背景下,缺乏系统、科学、有效的管理,必然造成盲目、低效的设计和没有生命力的产品,从而浪费大量的时间和宝贵的资源,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同时,设计师的思想意图也不可能得到充分的贯彻和实施。
设计师必须深刻意识到,传统意义上的设计团队虽然属于设计的核心力量,但相对于大团队而言,它仅仅是一个小团队,其核心能量的充分发挥有待于整个大团队的协调运作。所以对于现代设计师来讲,不仅要清楚地认识到小团队中的每个成员在这个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而且要清楚地认识到大团队中每个职能部门在这个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这样,才能避免因为某一个环节的出错、掣肘而影响整个设计开发过程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