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正在从一个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词汇迅速蜕变成一个公众词语。
由于“包装”一词近年来被广泛用于娱乐领域,这一传统的、冷冰冰的词汇具有了某种“娱乐”性。一个口齿不清的人经过“包装”处理,竟然可以变成了一个“舞棍弄棒”的歌唱天王,既让人感觉不可思议,又让人感叹“包装”的魅力。
不仅如此,包装还存在着一种更为泛化的趋向,比如有好事者认为服装也是一种包装,是人体包装。这样的延伸当然很滑稽,但从中不难看出眼下在中国,包装的概念是多么热、多么火、多么时髦和多么滥。
面对泛滥成灾的包装概念,一个严肃的包装工作者,是很难苟同这种非专业化的无稽之谈的,甚至认为这种生拉硬扯牵强附会,伤害了他们的感情,使一个清清白白的中性的、技术的词汇具有了些许贬意。
不过,即使是最严肃的包装专业工作者也只能承认,包装的贬意,除了“娱乐”因素外,也源自目前包装上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比如包装的过分高档化,就经常让人对包装产生一种“金玉其外”的不良感觉。
包装的本意是对内装物提供必要的保护,方便贮存、运输和使用,部分包装具有促销目的。
曾经有相当长的时间,中国因包装不善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中国包装工业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单纯因包装不善造成的损失已经大幅下降;与此同时,由于过分强调包装可以带来高附加值而导致的过分包装现象却越来越普遍。包装的高档化、贵族化和礼品化在烟、酒、保健品、化妆品和一些食品如月饼的包装上表现得尤其突出。
对于一些特定的礼品,精美的包装是需要的,问题是很多商品并不是以送礼为目的的,在纯粹的个人消费品上,使用高档包装材料和过分精细的制作,就是不必要或者别有用心的。
从技术层面讲,包装设计师也不应片面强调包装的促销作用。尽管大城市中超级市场在零售业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销售者直接接触包装的机会越来越多,包装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强,但是,包装仍然是一柄双刃剑。
一方面,视觉冲击力强的商品会对消费者产生很强的吸引力,但是另一方面,如果这种商品比其他商品贵,也会使消费者产生花钱买包装的感觉。
消费者在超市中购物通常会一次性购买较多的商品,并且由于超市中同类商品很多,消费者往往会在同类商品中进行比较,而在超市购物的消费者中,有相当部分对价格非常敏感。因此,包装精美但价格较高的商品,不一定就会受到更多的青睐,特别是对中老年消费者而言,价格常常是他们选择商品的最重要指标。
可喜的是,目前国内一些企业已经注意到了这一问题,在改进包装上不再仅仅强调提高包装的档次和如何使包装更为精美,而是开始推出更多的简易化包装商品,以较低的价格来赢得消费者的注意。
事实上,减少一次性包装,增加集合式包装和可再利用包装大有可为。例如目前很多宾馆饭店已经不再使用一次性香皂和洗头水,而是改用了可复装的较大型容器,这不仅可以避免卫生用品的浪费,也节约了大量的包装材料。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居家过日子,实惠是最重要的。华而不实的商品,不会赢得大多数消费者的喜欢。
既然是给普通百姓使用的商品,包装,还是平民化些好。